清朝著名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 时间:2019-08-27 手机网站

  清朝著名历史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

  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在当时闹得朝野耸动、家喻户晓。案情牵扯到的朝廷官员从知县到封疆大吏,最后,居然连慈禧老佛爷都出面 了。本来,这件案子是件冤案,并且已成定案,但由于家人不断上告,又加上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杨乃武、小白菜最后居然得以昭雪。两个小人物杨乃武、小白菜 却牵出了当时的官场政治斗争,称其为奇案的原因也大概如斯吧。

  1.冤案初成

  同治11年(1872年)10月11 日一大早上,就有浙江余杭县县令刘锡彤接到了一份报案。报案人称自己的儿子死掉了,并且死状很怪。刘锡彤听说出了命案,赶紧带领仵作前往验尸。死者名叫葛 品连,当时他的尸体已经膨胀,上身淡青色,肉色红紫,仵作辨认不真,就把手指脚趾灰暗色认作青黑色;口鼻里血水流入两耳认做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喉管是淡 青色认作青黑色;银针抽出时,并未用皂角水擦洗即认作服毒。

  就在这时,一个懂得一点医道叫陈湖的秀才来县衙给人看病,得知有了命案,他就和刘锡彤说了这样一番话,外面早就有传言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现在葛品连暴死,内中恐有别情。

  他的这一番话涉及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就是后来此冤案的男女主角。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排行老二,浙江余杭人。二十多岁考取了秀才,三十出头又中 了举人,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杨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等事编成歌谣,对官府见不得人 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对于官府来说,杨乃武有一支厉害的笔,又有举人的头衔,所以,政府归类时就把他归为“刺

  杨乃武小白菜资料陈列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资料陈列馆位于余杭镇西郊上湖村。当年二人的冤案一直惊动了慈禧。

  儿头”一类中去。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浙江余杭人,因为平时喜欢穿一件绿色的衣服,系一条白色围裙,人又清秀,街坊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菜”,后嫁于死者葛品连。该年3月,葛品连与小白菜租住

  了杨乃武的房屋。此间,葛品连在杨家打工,小白菜与杨乃武亦有接触。葛品连这个男人天生就有的自卑认为妻子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但却没有证据。于是,他就 说给了自己的母亲听。母亲又把这件事向亲友说了,亲友又跟别人说了。于是居里巷间就传开了,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久,葛家就搬出了杨家。

  刘锡彤若不是傻子,就知道陈湖是在胡说八道。因为此人向来和杨乃武有仇,两人虽然都是读书人,但陈湖的品德却不像一个读书人所有的。所以,他经常被杨乃武嘲笑。

  但凡有点头脑的人听到这样一个人的话后,肯定是弃而不用的,但刘锡彤却大喜过望。原因就是,杨乃武总以举人的身份嘲笑他这位县太爷。

  他马上开始调查,千方百计想要把杨乃武扯进来。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真实情况为他做冤案的证据。

  就在案发的一个多月前,葛品连与小白菜因腌咸菜琐事发生争吵,这位勇猛的男人动手打了小白菜。小白菜剪了自己头发,吵闹要出家。实际上葛品连是因杨乃武 一事泄愤。此事自然也被人与杨乃武“联系”上了。过后,小两口恢复常态,葛品连每日照常出去打工。10月初7这日,葛品连感到身体不适,时冷时热。初9, 病情加重,医生诊断为霍乱,下午四时左右虽经医治但无效,

  死亡。当葛家准备料理后事,到了初十夜里时,尸体渐渐腐败,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来。葛家的一个亲属称:人死得这样快,蹊跷。葛母见死去的儿子脸色发青,疑是中毒致死。又联想到儿媳平时举止轻浮,更加怀疑了。于是就上演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刘锡彤得知了这一切后,立即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审问。小白菜自然大呼冤枉。刘锡彤只好用刑,几次死去活来后,小白菜招供了。这份供词是在刘锡彤的引导下写出来,小白菜承认,与杨乃武通奸,并且在前几天买了砒霜害死了自己的丈夫。

  刘锡彤立即传杨乃武到庭对质,杨乃武当时还不知道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以举人身份立而不跪,并职责刘县令是个白痴。刘锡彤无法用刑,马上于12日写报 告给上级请求革去杨乃武举人的功名。上面也马上就下来了革除杨乃武功名的批示。在此环节中,刘锡彤和上级的效率之高让他们自己都无法相信。

  杨乃武再次被传讯,并且可以用刑。但杨乃武拒不招认。刘锡彤恼火非常,他用尽各种刑具让杨乃武招供,可惜徒劳。在这个时候,杨的堂弟杨恭治与詹氏的弟弟 詹善政闻知后,以杨乃武初五日正在南乡岳父家里除灵为由赴县衙为杨乃武辩白。刘锡彤提案质讯,小白菜畏刑,仍然照前供说。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查明,就写了案 情综合报告,其中假称银针已用皂角水洗过,验针明显呈青黑色。

  一审就这样终结。

  2.冤枉继续

  同治12年10月19日,案子移交到杭州知府陈鲁这里。他翻阅原供,见杨乃武并未承认,就命令把全案人犯案卷解府复审。10月20日,杨乃武和小白菜、 葛品连的母亲等一干人等都被解送到杭州。刘锡彤亲自到杭州打点,解送杭州的原供都作了篡改。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银针未用皂角水擦洗改为已用皂角水 擦洗;初5日给小白菜毒药改为初3日。

  军功出身的陈鲁本就看不起读书人,另外,在他眼里,杨乃武本就不是个好东西,于是,审问刚刚开始,他先还没有问,就给杨乃武上大刑。小白菜因有供在先,不敢翻供。葛品连的母亲大概是实在受不了杨乃武的惨叫,立即说

  在葛品连死时,见死得可疑,即盘问小白菜,小白菜说是杨乃武叫她下毒的。陈鲁赶紧又给杨乃武大刑,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杨乃武几次昏死过去。一连几堂,杨书生实在熬刑不过,只得诬服,供称曾到小白菜家给她毒药。

  陈鲁忽然来了劲,就问杨乃武毒药从何而来。杨乃武肯定不能说是幻想而得来的,于是,就胡说道:“初3日假称毒鼠,买得钱宝生药店内红砒霜四十枚铜钱,交给葛毕氏”。

  陈鲁很高兴,就把案件退回余杭县补查砒霜出处。此时,刘锡彤估计钱宝生怕受连累不肯承认,就责成熟悉钱的训导章抡香写信给钱宝生,嘱咐其到案说明情况,不必害怕。

  钱宝生到了县衙,否认卖给杨砒霜,并且说明自己名叫“钱坦”,不叫“钱宝生”。刘锡彤根本不听,给钱看章抡香写的信,并明确表示不会连累他,叫他退下去好好想想。

  经过回忆与想象,钱宝生承认了自己曾给杨乃武卖过砒霜。一切证据都已有了,案子到了知府陈鲁这里,陈鲁大笔一挥,写了结案如下:小白菜(葛毕氏)、杨乃武拟判为凌迟、斩首,钱宝生拟判为杖刑。

  陈鲁严刑逼供,草率结案的事情立即哄传全省。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认为弟弟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她先是找到葛品连的母亲,得知她在县里和府里的口供 不一致。接着又找到爱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的母亲和伙计,都说杨乃武从没有向他们买过砒霜,冤情已十分明显。这位女中豪杰到臬司、藩司、抚台衙门告状。

  谁知,她根本进不去,因为官官相护,按察过了两堂,即认定原审无误,照原拟罪名详报巡抚定罪。当时,身为浙江巡抚的杨昌浚和余杭县官刘锡彤都重贿其属下,结果以“无冤无滥”审结,按照杭州府原拟罪名判定,至此已铁案难翻,只要刑部回文一到,就要立即执行了。

  杨菊贞入狱探监,与杨乃武商量,决定上京告御状。杨乃武自拟呈词,历述冤情以及各级官府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的经过。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两个月,杨菊贞到达 北京,向都察院衙门提出了控诉。谁知都察院问都不问,就将他们押解回浙江,仍交给巡抚杨昌浚审理,杨巡抚自然“铁面无私”,认为这已成铁案,根本就不用翻 了。

  但杨菊贞并不死心,誓死为弟洗冤,准备二次进京告状。在这个时候,大

  商人胡雪岩资助了她,并且给她介绍了一位浙江籍的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当时,他正在老家浙江丁忧。这个人的出现,为杨乃武日后冤案昭雪铺了一条道路。

  3.无奈的结局

  杨菊贞二次进京后,由夏同善引荐,遍叩了浙江籍在京官员三十余人。夏同善与大学士翁同龢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夏同善还会同御史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平反。

  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4月,朝廷才派出学政胡瑞澜负责审办。浙江巡抚杨昌浚得知胡瑞澜到了杭州,就威逼利诱,说此案已经反复审问多次,无偏无枉,不宜轻易改动,否则引起士林不满,地方官吏今后也难以办事了。

  胡瑞澜见此事真有难办之处,就委派宁波知府边保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世潼随同审理。这些官吏仍刑讯逼供,但虽经多次对质,但大多供词牵强,并且所供述内容的关键之处与原结案报告相差很远。

  同时胡瑞澜等也查出了葛母的证言前后有矛盾,但没能彻底追究,竟以原审报告的罪名奏报结案。这样一来,原审各级地方官吏如释重负,这批湖南帮的大小官员弹冠相庆,设席宴客,认为从此铁证如山,不会再有反复了。

  到了这个地步,许多人都认为,杨乃武一案已经不可能再变更了。但在京浙江籍人士对杨案主犯屡翻屡服,杨菊贞两次上京,认为必有曲折隐情。

  此时,有一股民间势力开始向朝廷施压。这股势力就是一些举人、生员和杨乃武的好朋友。他们联名向都察院、刑部提出控告,揭露此案,县、府、按察、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上下包庇,草菅人命,欺罔朝廷,要求提京彻底审讯,昭示天下,以释群疑。

  在京官员认为这件案子如果真是有冤情不得平反,不仅是杨乃武、小白菜两条人命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整个浙江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于是,夏同善、张家骧取得刑部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

  慈禧的加入,使得浙江级官吏占了上风,刑部大审,开棺验尸。最终认定为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刑部复审勘验情况奏知两宫,这时已将刘锡彤革职拿问。原审各级官员为什么审办不实,要刑部再彻底根究,于是又提集犯证审问

  在慈禧的影响下,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终于得以雪洗,一向冷酷地老佛爷有时也能做做好事的。

  案子就这样结束了,但在是否惩办各级办案官吏的问题上,江浙派与两湖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大学士翁同龢为首的江浙派力主惩办这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 另一派以四川总督丁宝桢为首,附和的多是两湖籍官员,故称两湖派。他们认为不能为了区区两个平头百姓处理这么多官吏。由于这两派的争吵,刑部平反的奏疏, 一直拖了两个月,迟迟不上,直到光绪3年(1877年)2月10日,奏疏才上去,最后,做了如下判决:验尸人沈祥被杖刑八十,徒刑两年;门差沈彩泉被杖刑 一百,流放两千里;余

  杭知县刘锡彤被发配黑龙江充军,不超过七十岁不得以财赎罪;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保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 补知县顾德恒、龚世潼、郑锡皋均被革职;章抡香被革去训导职务;葛母被杖刑一百,徒刑四年;王心培等证人均被杖刑八十;浙江按察史蒯贺孙因已病故,免予议 处;巡抚杨昌浚、钦差胡瑞澜被革职。

  从杨乃武、小白菜一方来说,冤案昭雪无疑是莫大的幸事,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民间的一个小案,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不足为怪的。

  可是现在被渲染成的案件背后隐藏着重大的政治斗争,难怪杨乃武在出狱后曾想去拜见救他一命的浙省大小官员,很多人并没有出面见他,因为他们参与这场斗争不光是为了一个杨乃武。在当时的大清官场,杨乃武还不配他们这些大官员为其喊冤。

  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后来被平反,不是因为他们冤枉而被平反,而是因为有人认为他们冤枉所以才平反的。

  杨乃武受了三年牢狱之灾,回到家里时已经成为半个废人,小白菜万念俱灰出家了事。他们所遭受的一切非人待遇,仅用一条活命抵偿便完了。

  这就是大清官场,你想做个不受委屈的小老百姓简直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