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指的是什么?

教育资讯 时间:2021-09-05 手机网站

一图看懂“双减”政策

2021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减什么?

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工作目标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两个目的

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个具体措施

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5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6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7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8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9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10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11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12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

13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14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15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文件一经发布

就成为了人们持续热议的话题

不少家长都表示了支持

 

下面来看一看

专家和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专家:减轻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家: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倒了”,家长就会“躺平”吗?

客观而言,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的推动下,大搞焦虑营销,刺激家长的焦虑情绪,把本来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的补课班、兴趣班发展为“全民培训”,确实需要严格治理、监管。

需要指出,根据文件,对校外培训的从严监管,并非“一刀切”关停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而是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在规定的经营时间内依法经营,不得进行提前教育、超前教育,同时,放开培训机构的非学科培训。这是让校外培训机构回到本应该有的功能定位上。

落实“双减”文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做出转变。简单来说,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创造多元成才选择,才能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治理就会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起了瓢。

教培老师:

“双减政策”有必要的,我看那些家长为孩子每年好几万地花,我都不敢生小孩,教育焦虑太过。当然,也有教培行业刻意制造焦虑的原因在。但解决升学问题不仅仅是教培行业开刀就行,国家还需要有更多的措施。

教培行业确实不完善,学费收半年,很多人没有教资,续费压力使得师生关系都变了味,我从事过的两个机构都在扩张,各大品牌抢地盘,抢生源,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

家长要怎样把时间还给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

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是融洽家庭氛围

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

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五是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

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